阳气缺乏,易患6种小病痛
1四肢冰凉
阳虚则生外寒,阳虚的人最大的特点便是四肢冰凉。天一冷,四肢就像冰块一样,睡一晚都捂不热,只有泡脚后立刻睡觉才干暖和起来。
这是因为四肢结尾得不到阳气的和煦,血液循环差。虚得越厉害 ,四肢的温度就越低,症状严峻的人,膝盖以下、臂膀肘以下都是凉的。
不过有一种冷需要和阳虚的冷差异开来,便是四肢结尾冰凉,手到了臂膀那里就不凉了,脚到脚踝以上就不凉了。
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不是虚了,而是堵了。往往是因为肝气不顺畅,导致气血壅滞,阳气闭塞于内,不能灵通四肢。此刻需要行气活血,而不是补益阳气。
2怕寒怕冷还怕风

阳气足则机体功能状态就饱满,阳气虚化生的热量不行、抵御外寒的能力也差。
这种怕风怕冷是长时间的,不是暂时的,穿的衣服总比别人多,耐热不耐寒,常年体温偏低。
头怕风吹、后背怕凉,但患病很少发高烧,往往是低热,到37度多就很难受了,吃退烧药也欠好退。
气虚也会怕冷怕风,不同的是气虚一般会呈现略微活动就气喘、出汗的情况,此刻补脾胃、补气效果更好。
3频频的伤风咳嗽
《黄帝内经》中有句话说:“邪风之至,急如风雨”。意思是说四时不正之气侵略人体的时候,如风雨般迅速,让人防不胜防。
阳气足的人就算病了,症状看起来很严峻,但来得快去得也快;而阳虚的人反而症状轻微,康复得慢。
因为疾病症状是阳气与外邪争斗的表现,阳气足够则“战况激烈”;阳气缺乏虽“战况缓和”,但邪气反而会直接侵略身体深处、纠缠反复,自然就好得慢。
4过敏性鼻炎
过敏性鼻炎,西医又名变应性鼻炎。症状表现为每天早晨起来,连续不断地打喷嚏,少则几个,多则十几个,在接触过敏原后随时打喷嚏。更尴尬的是,不伤风也有很多清水样鼻涕,有时还可能不自觉地从鼻孔滴下。
从中医的视点说,这便是正气缺乏、寒邪侵略于表、郁滞于鼻窍,首要跟肺、脾、肾的虚损有关,诱因多是空调的过度运用。
5胃寒、胃痛、腹泻
有些人特别容易感觉胃部发冷,一受凉或吃些寒凉的就肚子痛、拉肚子,平时大便也经常不成形。这便是阳虚、脾阳缺乏引起的。
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,是五脏的后勤部,假如脾阳缺乏,运化能力差,脾胃之气不能继续地供养五脏,最后阳气就会越来越虚。
所以我们平时不要贪凉,不能过多地喝冰饮、吃冰淇淋及寒凉食物,也不要随意乱用抗生素,这都会损害阳气。
6夜尿多、睡眠欠好

有的人晚上没喝多少水,上床睡觉前也上厕所了,但睡到深夜仍是要起夜,乃至还要起来好屡次,第二天早上起来人昏昏沉沉的,整天没精力。
这是肾阳虚的典型表现,身体里的水不能被运化利用,很快就变成废水排出去了,喝点水就跑厕所,小便清长。
“补阳”要先“护阳”
阳气就好像咱们身上的“矿产”,“适度开采”才干长盛不衰。因而,补益阳气不仅要做到“开源”,更要重视“节流”。假如不改变日子方式,一边补一边耗,不会有好的效果。
不做以下损害阳气、耗散阳气的事,才是最有效的补!
1. 熬夜,总是超过晚上11点才睡觉;
2. 冷饮和凉茶是日常饮品,喜爱吃生冷寒凉食物;
3. 习惯光脚穿鞋,气候较凉时还爱穿凉鞋、拖鞋,天冷时露着膝盖穿短裙;
4. 过度节食,营养不良;
5. 长时间在昏暗湿冷的环境中工作、日子;
6. 长时间、很多用抗生素、激素类、利尿剂、清热解毒中药等;
7. 长时间过量运动,或喜爱桑拿,出汗过度;
8. 大汗淋漓后喜爱吹风,乃至洗凉水澡。
驱寒补阳,身暖气强
寒邪侵略人体,都是从表到里,由浅至深的,所以当有外寒时要及时驱除。
驱寒有三个特别简略的办法,谁都能办到:晒太阳+拉筋敲打+生姜红糖水。
1. 晒太阳
晒太阳能够说是最好的补药,可壮人阳气,因而大人小儿都要常晒太阳。寒气重的人会边晒边打喷嚏,还有人晒太阳就流清鼻涕,这都是在排寒。
中医认为“头为诸阳之首”,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,凡五脏精华之血、六腑清阳之气,皆汇于头部,相似的还有背部,所以建议我们晒太阳驱寒时不妨重点晒晒背部和头顶。
并且我们在晒太阳时能够配合上深呼吸,因为胸部的舒展能够使身体更好地吸收阳气,然后更好地补充肝阳、疏泄肝气。
别的,年轻人每周累计晒40分钟、老年人每周晒60分钟还能保证皮肤组成足够的维生素D,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。
2. 姜枣茶
“生姜+红枣+红糖”是一个暖身的绝配。生姜是味辛性温的食物,善于发散风寒,具有温肺止渴的功能;而红糖性质干温,入肝和脾胃经,能起到补中益气和活血的效果,搭配有助于遣散寒气、温养阳气。
【做法】
姜洗净切碎(去不去皮皆可),置入锅中,放入适量的水与红枣、红糖一同煮。先用猛火烧开,然后再用慢火煲半小时左右。煮好后趁热喝即可。